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8日前往秦风源非遗剧场进行实践调研活动。
在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对剧场内的各种秦腔展物进行了浏览参观。其中包括:曲牌弦索类、击乐类、唢呐类、笙管类、海笛类、套曲类等;服装冠、帽、额、巾、翎、须(髯)等;体服蟒、靠、袍、氅、衣、帔、褶等;足服靴、鞋、袜等。服饰大多繁丽复杂,华丽但不失古朴,考究又有生活特色,道具精美,制作精良,以实物形式展示了秦腔的辉煌文化和深厚底蕴。团队成员参观各式各样的秦腔展物,仿佛置身于戏场,亲眼见证灯光下的繁华,或娇媚作态、或威严刚正、或活泼欢悦,读懂了每件展物背后的情感。从脸谱到服饰,从历史到现代,从起源到名家名唱,展品体现了秦腔的发源,兴盛到传播的过程,是人类戏剧艺术文化的遗产。通过参观展品,团队成员更加深切地感受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展品的海洋中,静静体会戏剧中的优秀文化,探寻戏曲奥秘。
随后,实践团进入剧场观看了秦腔的展演。当日展演的秦腔剧目为《三娘教子》,是秦腔中一个典型的片段,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片段。团队成员注意到,在前来聆听秦腔剧目的人中,有还在上学的年轻人,也有中老年的观众,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由此可以看出秦腔的宣传之广和热度之高,推广非遗秦腔刻不容缓。
表演结束后,团队成员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听众进行了采访。前来旅游的游客表示,这部戏剧的道理十分深刻也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初次完整地听完这一曲目后,被其唱法、内容以及所要传递的价值观而留下深刻印象。演员师傅们的音准节奏也拿捏得十分到位,剧情也是安排的十分紧凑扣人心弦,这样优质的秦腔戏剧不应该流失于市场。一位秦腔爱好者表示,每一次来听秦腔都会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在现在喧嚣、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年轻一代对秦腔普遍认为是“老年人听的东西”,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只为能追上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所“抛弃”。年轻人喜欢上秦腔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其实秦腔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形式,传承者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是正向且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此次秦风源非遗剧场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秦腔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秦腔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卓越的能力也让听众更深的感受到了秦腔之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团队成员将以丰富自身为准则,培养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喜爱秦腔,发扬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