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古都西安按下了暂停键。根据学校统一安排部署,我院890名硕士生和120名博士生于2022年1月份开始进入线上研学阶段。为丰富广大研究生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学术报告作为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学院特邀校内外知名专家、优秀毕业生,围绕论文写作、学科前沿、科研感悟、心理调适等主题于1月4日至13日组织开展云端报告6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线。
活动期间报告总观看人数达1980余人次,平均每场观看人数达到330,其中最高一场更是接近500人。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每场报告的精彩内容吧!
图1 副院长张海涵教授主持报告
第一期特邀我院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入选者、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苏俊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苏老师以《科技论文写作》为题,首先从学术论文的四个特性,即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及可读性入手,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整体结构;其次通过代表性实际案例,依次阐述了论文写作中题目、摘要、引言、正文及结论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并列举了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最后,苏老师围绕论文创新性、选题等问题为同学们解答疑惑,并呼吁大家疫情期间更要加倍珍惜时间。
图2 苏俊峰老师作专题报告
第二期特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苏命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苏老师以《水源产嗅藻识别与控制策略》为题,首先以遍布全球的饮用水嗅味问题为背景,指出MIB主导的土霉味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饮用水水质问题;接着他以上海青草沙水库为例,通过建立针对产嗅藻生态位特征的原位调控技术,解决了MIB来源、产嗅藻竞争生长机制、削减嗅味物质、预警产嗅藻与嗅味产生等问题。最后,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长张海涵教授进行总结,并强调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要落地,将理论转化成生产力、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难题,才是研究的根本目的。
图3 苏命老师作专题报告
第三期特邀我院环境废弃物能源与资源再生创新团队的师资博士后杨媛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杨老师以《科研路上的感悟与收获》为题,她首先对科研初心进行了分享,并总结了求学期间的科研经验,强调研究中一定要与导师建立有效沟通,对实验项目要进行阶段性的思考与总结;最后,她建议同学们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时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怀揣梦想,不断奋进。
图4 杨媛老师作专题报告
第四期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教学心理与创造性”研究室主任衣新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衣老师以《疫情期间的自我调适与心智创新》为题,报告以疫情期间的心理与行为适应为目标,结合健康心理学、压力管理、思维定势与自我反思的相关原理,助力师生控制情绪稳定、建立健康的作息习惯、促进学习与思考、提升媒介素养和信息判断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张海涵教授勉励大家,疫情当下生活及科研工作受限,我们更应该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加强锻炼,确保身心健康。
图5 衣新发老师作专题报告
第五期特邀山东大学胡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胡老师以《人工湿地可持续运行关键问题研究》为题,首先对人工湿地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人工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关键技术,即生物炭基人工湿地强化脱氮、“植物-动物-微生物”综合协同净化及人工湿地生物强化除磷技术;随后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案例进一步证明了上述技术的可行性。最后,与会师生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与胡老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交流。
图6 胡振老师作专题报告
第六期特邀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公益性学术组织“科萤书院”秘书长雷沛老师担任主讲嘉宾。雷老师以《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为题,首先结合审稿、阅稿的个人经验表明了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其次围绕学位论文的中英文摘要、绪论、正文、结论与展望、致谢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位论文各要素的撰写要求及规范性,并强调了相关注意事项;随后他还分享了个人科研感悟,告诫同学们失败可能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要学会接受并吸取经验,进而叩响成功的大门。
图7 雷沛老师作专题报告
因短暂的在线聆听未必能将所讲知识及时消化吸收,为此学院还强化了报告电子资源管理,于每场报告后及时发布视频链接,方便师生回看并深度理解所需内容。
通过本次“同心战疫·云端报告”研究生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了解了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强化了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还促进了学术能力的增长与提升,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学”战疫,不负韶光。疫情当下,合理地规划好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自己,就是对疫情最大的贡献。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会过去,一切都会回归正常,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